《教學的技術》老師的價值:知道、得到、做到

網路時代改變了很多事情,特別是這幾年線上學習、碎片化學習、有聲書學習都非常盛行,像我就訂了不少《得到》專欄:萬維綱菁英日課、北大經濟學、還有梁寧的產品思維30講。國外我也看過 Learn how to learn,甚至付費的大師寫作課;當然,如果您不想付費,只要有時間 Google 一下,所有的知識都在你的眼前。

當然你可以去買一本書,裡面有作者知識的結晶,已經幫你整理好,寫在書上面。像是「上台的技術」,已經把我過去幾年在簡報上的教學重點及心法,完整的寫在書上面;而「說出影響力」「教出好幫手」(以及其它6本書!真是多產!),憲哥也沒有保留的,把他知道的公式寫出來;數字力大神 MJ 的二本書,幾乎就是他上課內容的重點摘要 ….。

講到這邊,你有沒有想過。那 … 其實你應該只要讀這幾位老師的書就好,理論上應該就會學到所有的精華,為什麼還會有人來上課?(上述很多課程都秒殺,極難報名,所以我並不是要打廣告 XD)

再換個角度思考:如果老師教的東西,書上都已經寫出來了,或是網路上也找的到(請查看:福哥的 Blog – www.afu.tw )。那老師的價值,究竟是什麼?

先下個我自己心裡的小結論:因為企業講師的價值,不是讓你「知道」,而是讓你「得到」,並且能「做到」!

 

三個層次的學習:第一層-知道

如果老師教學的核心,只是讓你「知道」,也就是知識、技巧、或態度的傳授。那麼這樣的教學其實價值不高,因為有很多的替代方案,都可以讓學生知道。譬如看書、搜尋、線上課程、或甚至甚它更好的實體課程。反正目標是從未知到已知,如果學習者是主動搜尋,或主動求知,說不定效果反而更好。

例如:教「醫療與法律」的老師,如果只是在上課跟大家分享法律條文,醫療法規,那 … 不如出作業讓大家自己回家看,讓大家自己上網找跟醫療相關的法律知識,也許效果還更好一點。

 

第二層:得到

知道的東西:不見的懂,不見得會用。因此從知道到理解,這個知識、技巧或態度,才真的算是「得到」!要讓學生真的得到,老師可能要用自己的經驗,把知識適當的轉化,才能讓學生真的懂的這些知識背後代表的意義,以及不同的應用狀況。

譬如:同樣教「醫療與法律」,身邊有一位很棒的老師,人稱大仁哥。身兼急診醫師及法律碩士兩種身份,在教醫療與法律時,就很清楚的舉了許多醫療個案,說明「民事」跟「刑事」在這些個案中適用的狀況,即使在上課很久之後,我都還記得他特別強調的有無損害 vs. 有罪無罪的重點。因為他用他個人的經驗,轉化這些相對枯躁的條文,讓我們不僅「知道」,而且能「得到」這些寶貴的知識跟經驗。

 

第三層:做到

一般的老師的教學,能從「知道」轉化成「得到」,就已經很厲害了。而職業選手的要求是:不僅要「知道」「得到」,更要能夠幫助學生現場「做到」!這就真的需要一些功力了!

因為要能「做到」,必需要設計一些教學方法,讓學生把剛學到的知識、技巧、或態度,馬上展現出來,然後老師當場進行修正。你可能會想:「很簡單啊?福哥之前有說,就安排演練法就好了」。問題是:一個切合主題的演練並不簡單,而且還要考慮學生的學習動機(想不想演練)、演練的主題(即時出題?)、練習的難度(能不能練的出來)、時間規劃(有沒有時間練)、甚至老師是不是有能力,即席提供準確的指導,這都是問題。因此要讓學生當場「做得到!」,絕對是企業講師非常高的挑戰,這也是好的企業講師真正的價值!

譬如:大仁哥在教完怎麼樣病歷書寫與法律的相關案例後,用一個 case study :提到有一個病人走進診間,說他冒冷汗不舒服,胸口有點悶。然後請大家寫下診斷及病歷。接下來冷不防把大家寫好的病歷收走,然後開始逐項檢討剛才的診斷及病歷 …!這時大家才會真正知道,什麼才是正確且符合法規的病歷寫法(現場的精彩程度比這個厲害 10 倍,我就不破哽了!歡迎大家邀請大仁哥去演講,超精彩的!)

 

小結

有幾位朋友特別提醒我,把《教學的技術》全部寫出來,不怕這些 Know-How 都被知道了嗎?其實就如同我說的:從「知道」「得到」「做到」,是有很大的差別的。一個好的老師,或是一個好的教練,不僅要讓學生「知道」「得到」,更大的目標是讓學生能在你的前面「做到」,也許一開始做的不夠好,但是老師可以允許學生犯錯,並且逐步修正。也許這才是實體課程最大的價值吧?

 

 

如果您對《教學的技術》及憲福育創相關課程感興趣,可填寫以下之課程優先通知,讓您掌握最新開課訊息(才不會看到開課都額滿了!然後 .. 我們平常沒事不會發廣告文的 XD)

【憲福育創】未來課程優先通知-預填 http://www.sfclass.tw/form-view/1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