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學剛回到家,大女兒云寶開心的問我說:「爸爸,你猜我今天數學考幾分?」
印象裡面,數學應該是云寶的「弱項」,但我看她開心的樣子,就猜:「90?」。她馬上回:「怎麼可能啦!這次題目很難吔!」。我接著猜「80?」,她搖搖頭。「70?」她回說「再低一點」。我接著猜「60?」。她搖頭。接著說:
「爸爸,是 57啦!」。
這一𣊬間,我們2個都笑了出來。
等一下,我知道你一定在想:「才考 57 ! 這有什麼好笑的!」我懂。
我笑的是:她開心的跟我分享她數學考 57 這件事,表示我也許成功的做對了什麼 … 。同時也平衡報導一下,後來云寶又說, 她英文 Reading 滿分,國語 97 …。還是一樣笑笑的,開心的說。
分數不重要更重要的是
說到這裡,也許很多「正常的」爸爸媽媽會接著回「那為什麼數學只考 57 啊? …」「其它科目考的好本來就應該的,可是為什麼數學那麼差?是不是不夠細心 …」「告訴過你很多次了,數學很重要,每個題目都要驗算 … 你怎麼就是不聽」(還有類似的可以 x 100 種)
嗯,這些話我們都會說,說不定我們小時候也聽過。甚至再早一點的年代還因此挨過藤條或責駡 … 。但我想問你:當你小時候,聽到這些話時 … 感覺是什麼?重要是:有因為這樣的話,你就告訴自己「以後要專心一點、要更認真一點?」,還是你會覺得「以後我不要跟爸爸媽媽講好了 …」。
也許因為我自己小時候從來跟學霸沾不上邊,再加上成長後的終身學習經驗。讓我覺得「成績只是一陣子的事,學習才是一輩子的事」。因此從進小學後,我就跟寶貝們說:「爸爸不在乎你們的考試成績,爸爸只在乎你們有沒有努力,有沒有學習!」。一開始,她們只是點點頭,似懂非懂。
後來開始有考試成績,如果她們考的好,跟我分享「爸爸,今天我考 100 吔!」,我會回說「很棒呢!那 … 你這次有努力嗎?」。記得有一次寶貝回我「我考 100 ,就表示有努力啊!」,我笑著說「如果姐姐去考妹妹的題目,需不需要很努力,才能考100 呢?」。姐姐說「當然不用,那些我都懂了!」。我點點頭,再問妹妹「那如果妹妹去考姐姐的題目,如果只考60分,是不是有可能也要很努力呢?」。兩個姐妹同時點頭,我接著說「所以分數真的沒關係,重要是:你們有沒有努力?有沒有用心。只要有努力,不管考幾分,爸爸都覺得很棒的。」
在這麼做一陣子之後,姐姐妹妹不管考試成績如何,都會跟我分享。我也總是遵守原則,不管考幾分,問的總是:「很棒,那你有努力嗎?」
在分數之外
說到這邊,也許有些心急的爸爸媽媽可能快跳起來了!「可是才考 57 分,怎麼會是有努力呢?」。是嗎?成績與努力,一定是等號?你指的努力,是努力考好成績?還是努力學習呢?
回到寶貝跟我分享成績的餐桌旁,我笑笑的說「Reading 100 超強的!國語也很厲害哦!那 … 數學好像有點虛?」,我就笑笑跟寶貝說。她說「我知道啊!老師一題就15分,我才錯幾題 …就變成這樣了,爸爸我要想辦法來訂正一下 …」。隔天早上,她一早就起來坐在書桌前,要我教她那些她不會的題目 … 。還好只是乘除法觀念題,這個我還會,哈。
在分享成績後沒多久,云寶跟我說「爸爸,我有時候會在想 … 我以後適合做什麼工作?」。我點點頭說「很棒啊!那你有想到什麼?」。云說「我喜歡畫畫,說不定可以當畫家 … 可是,聽說畫家一開始都很辛苦?(我點點頭)」。然後又接著說「也可以像爸爸/媽媽一樣當老師,但是 … 好像要讀很多書、考很多試,才能當老師?(爸爸一樣微笑)」 …。後來又看著我說「我一定不能當獸醫,因為看到蟲我不喜歡 …(她真的這麼說!Sorry 我的獸醫好朋友們)。
看著2個寶貝,我說「不管做什麼都好,就要找出自己最厲害的、最棒的、最喜歡的地方(也就是天賦,上面是用寶貝們能懂的話來解釋),然後把它變成工作 … 這樣就會超開心的!爸爸媽媽也會幫助你們,勇敢嘗試一些不同的東西,看看哪些是你很厲害的,哪些是你很不厲害的。慢慢的學習,慢慢的找 … 有一天你就會找到哦!
如果孩子有一科考滿分 100,另一科考 57 分,你是會專注強化孩子考的不好的地方?(要加強哦!),還是讚美她滿分的項目?或者是:成績其實只是一個表面指標,你還有更重視的事情?其實又回到我們對教育的想法,我們到底想要孩子得到什麼?是更傑出的學習成績?還是更好的未來?而學習成績,是不是就等於未來?如果想要有更好的競爭力,是應該強化優勢,找出天賦?還是應該補足劣勢,均衡發展?
很抱歉的是,我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。有的只是我真實跟孩子們相處的樣子,至少我很心滿意足的是,當她們跟我分享考 100 分,與考 57 分,態度 … 都是一樣的開心 … 。
當然,最後的最後 …也不排除:因為爸爸以前數學考的比57分還差(苦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