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子天下-跟教練學非認知能力,專訪後記

跟孩子登上親子天下這期的專題報導:「跟教練學非認知能力」,前陣子攝影大哥親自來台中拍攝及採訪孩子,而我的部份,人還在美國就訪完了

那天問孩子3個問題:

問題一:「爸爸是一個怎麼樣的人,對孩子要求高嗎?」

孩子們說:爸爸是一個勇敢、自律、喜歡嘗試新東西的人。對我們的要求不高,也不要求我們成績。但會問我們-有沒有努力了?

問題二:「從爸爸身上最大的學習是什麼?」

二個孩子都說「可以失敗,不要放棄!」,姐姐舉的例子是我創立 F 學院到第3次才成功的例子,妹妹舉的例子是她小時候爬架子爬不上去,我陪她努力了半小時,她都沒有放棄,最後爬上去的例子。

問題三:「最喜歡跟爸爸在一起做什麼?」

姐姐說「跟爸爸在美國時,去書局看書喝巧克力」,妹妹說「跟爸爸一起打籃球」

當天聽到她們親口說出這三個問題的答案時,心裡真的很感動啊。

無法言傳、只能意會的非認知能力

有些事情,其實是很難用嘴巴「教」,而是要用自己親身的去傳授,像是專題網站有提到「你沒有辦法像教讀、寫、算那樣,教出這些非認知能力」「父母日常生活中的示範,是影響最大最能形塑的力量」。

說實話,孩子最後會有什麼發展?走出什麼樣的路?也不是我們有辦法決定的。我們這一代,在學校有學過網際網路嗎?有學過智慧型手機嗎?有教過 AI 會如何影響工作嗎?….答案都是:沒有!

那,你覺得現在的孩子,能夠學到什麼,去因應未來不斷變化的挑戰嗎?

我在採訪中說:「最希望孩子養成的兩種能力,分別是自學力和挫折忍受力。」

也分享了我的經驗、想法、以及一路走到現在的過程。

引用這篇報導的結語『王永福的人生開低走高,當年念的是倒數第二名私立五專,畢業後做過工地主任、保險業務員,中年轉業成為身價千萬的企業講師,再跨足教育界傳授《教學的技術》登上新書暢銷排行榜。每次轉行都勇氣十足的他,最想跟孩子們說的是,要有面對未來的勇氣,「遇到不擅長的領域,有沒有勇氣去挑戰?」儘管嘗試新事物可能遇到失敗、挫折,其實「害怕就是成長最好的機會」,「身為爸媽能給的就是最大的支持和鼓勵,不管挑戰結果是否成功,都希望每個孩子能發現天賦,走出屬於自己的那條路。」』

持續學習、不斷探索,找到自己的天賦,走出屬於自己的路。也許就是我最想說的事。

推薦大家去網站上看哦。

#感謝麗喆中小學場地提供

481233629 10235400879188407 4206226990227645155 n.

----------

以下為文章連結,歡迎加入親子天下網站查看全文

企業教練福哥給女兒的失敗課:「創業可以失敗,但不能不努力」

採訪:王韻齡,攝影:楊喚世

企業教練王永福是簡報天王,「簡報的技術」線上新課一週破千萬營收,持續每週電子報「福哥來信」,影響超過2萬名讀者,鼓勵大家找到天賦實現夢想。他陪著太太和女兒在美國待了半年,意外從運動中得到學習的領悟。

「我必須承認,在美國第一次看女兒比賽輸的時候也很在意,覺得怎麼這個不會、那個也不會?怎麼沒有跑位啊?」福哥自己曾是籃球校隊,還打過大專盃,也帶著女兒們學武術,但他很快意識到,自己陷入了台灣父母很常見的,過度看重分數和勝敗這種迷思。「我到底在幹嘛?」他把自己打醒,「面對剛入門籃球的小朋友,應該看他在整個過程學到什麼、培養了哪些心態,而不是誰贏或誰輸啊!」

全文連結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