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教學的技術》前言:教學,一門可以教,也可以學的技術

每一天,在國內外的上市櫃公司,都有一些不同的教育訓練課程正在進行。這些課程有專業類的技術訓練,如儀器設備訓練、生產流程的操作,也有管理類的增能訓練,如簡報技巧、溝通技巧、創意創新、財務解析等。有的課程會由內部甄選優秀的主管,在企業內擔任內部講師;而有些重要的課程為了確保訓練成效,就會由外部聘請專業的講師,來企業內部進行教學。這些專業講師,過去被稱為企管顧問、外部講師、企業講師,因為主要的核心工作,就是在企業內部教課,所以也有人稱呼他們為「職業講師」。而我,就是其中的一位,也是許多企業講師們——背後的老師。

我是福哥——王永福,平常的工作,就是應各大上市公司的邀請,幫他們做專業領域的教育訓練。客戶包含台積電、鴻海、聯發科、前五大金控、台大醫院及世界前四大藥廠,外商公司則包含Google、Nike、Gucci、IKEA等。過去合作的客戶,大概占台灣百大上市公司市值70%以上。我擔任過TEDx講者的簡報教練,也是上百位職業講師的教學教練。因為這樣的經歷,接受過《商業周刊》、《經理人》、《EMBA雜誌》等專訪與報導。更曾經因為對教學工作的執著及要求,被城邦媒體集團何飛鵬社長寫成專欄故事,標題為「我是職業選手,追求完全比賽」。從此自後,就被很多朋友稱為「講師界的職業選手」。

螢幕截圖 2019 01 22 22 18 03

「啊……職業講師,教學就比較厲害嗎?」

也許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來說,不是職業講師比較厲害,而是不厲害的職業講師大部分都被市場淘汰了!

如同前面說過,知名的上市企業在面對重要的課程時,才會從外部找老師來上課。過程中,企業不只要付出高額的訓練費用,受訓學員也必須放下工作來上課,所以整個教育訓練所耗費的時間與薪資成本,以及無形中的機會成本,遠比帳面上的費用高出許多。因此企業在找老師時,不僅會精挑細選,仔細評估。每一次訓練結束,也會馬上驗收成效,請學員對講師進行滿意度評估。在滿分5分的量表中,及格的標準通常是4.5以上,要達到4.5分以上,未來才有可能繼續合作,這絕對是一個有點挑戰的標準。

至於不到4.5分的講師,不只未來沒有合作的機會,而且由於企業人資或訓練人員(簡稱為HR)圈子很小,彼此間經常互通有無、交換訊息,更白話地說:老師教得好,不一定會得到推薦,但老師教得不好,一定會被宣傳!這也是為什麼「沒有教得不好的職業講師!」因為教不好的老師很快就陣亡了!職業講師的每一堂課,都像是一場淘汰賽。好的職業講師就像特種部隊一樣,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教學挑戰,長期在企業內訓市場存活下來,並且擁有一定的知名度。這些講師們絕對有兩把刷子,專業知識只是基礎,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掌握獨特的教學Know-How,才能達到這樣的水準。

然而,這些教學的核心Know-How,就是每個人的競爭利器,在過去是絕不公開的祕密,外人很少能得知。因為職業講師大部分都在企業內部進行教學,而企業內訓涉及很多商業機密,不會對外公開,所以外人很少看到企業講師是如何上課的,也沒有講師會想告訴你。畢竟多一個人知道,就多一個競爭對手。如果你想知道?就只能靠自己摸索。相信我,很多職業選手的祕密,單純靠摸索,真的要花很久的時間。

螢幕截圖 2019 01 22 22 20 15

幾年前,我曾經跟合夥人憲哥——講師謝文憲,合開過「憲福講私塾」的課程,我們把企業訓練及教學技巧的核心Know-How,指導給一些有意成為職業講師的夥伴。許多人第一次接觸到「職業級的教學技術」,都深感震驚:原來課程可以這樣教!原來只要用了這些方法,就可以大幅度改變學習氣氛與學習動機!原來要讓學生學會課程內容是有套路的!在這些驚訝之外,更重要的是我們看到老師們的吸收、改進、應用,有更多的課程越來越活化了,這些老師們也開始在各種不同的領域發光發熱,開創出一番新天地!很多人甚至在幾年之內,成為某個領域的知名講師,也開始在頂尖上市公司教課了。

但是目前為止,這些核心Know-How、這些教學的祕密,我們還是保留著,沒有讓太多的人知道,只有來到我們職業講師培訓教室的少數人,才有機會學習到。

NewImage

直到有一天,我的好兄弟——頂尖數字力名師林明樟(MJ〉——跟我說了一句話:「你最強的地方是你的優勢,但也可能是困住你的劣勢。」這句話讓我想了很久。沒錯,也許教學技術是我的強項,但也可能是綁住我的地方。任誰都不大可能在講台上教一輩子,如果我一直守著,反而限制了其他的可能性。

若把眼光再放寬廣一點,教育訓練不只是企業的需求,更是整個社會一直需要的能力。從國民義務教育、到大學、研究所、到企業內部、甚至工作之外的成人教育,這些都會需要運用到教學的技術。也許當我們把這些教學的Know-How公開,不僅可以幫助到教與學的人,更可以大幅改善學習的效果。如果我們可以讓一秒鐘收入幾十萬上下的上市企業高階主管、經營者,在教室裡連滑手機時間都沒有,全心投入地集中精神在教室裡學習,相信也一定可以透過這些技術,幫助更多的老師、同學們,改變整個教育學習的環境與氛圍。

所以,該是時候,做點不一樣的事了。

這本《教學的技術》,就是我想送老師們的一份禮物!

如果你仔細看過接下來這一系列的文章,就會知道,什麼叫做「職業級的教學技術」,我是用職業選手的態度,仔仔細細地看待教學的每一個環節。從學員心態的認知、教學環境及人數的差異、教學目標的訂定、教學互動的設計,到課程開場的操作、分組及團隊動力的經營、各種不同教學法的運用,以及回饋或教練的技巧,甚至是教室的桌型、音樂、溫度,還包括我領帶的顏色(這是真的!我實驗過),每一個細節與影響變數,都把它抓出來仔細地比較分析,希望能夠掌握得更好,並進行最佳化操作。

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:我想把一門課教好,而且好還要更好,雖然完美不可得,但至少每一次都朝向完美再前進一點點!對於各種教學環節及細節的追求,是職業選手迎向每一場教學挑戰時的態度,正因為這種態度,長期以來在企業教學一直獲得超高的滿意度。

這些文章有許多都已公開在我的部落格及FB中,很多老師僅僅只是看了文章,並應用其中的一些技巧,沒想到就大幅改善了自己課堂上的氛圍,他們驚訝於學生的反應,「這真的有用!」「想不到一個小細節的改變威力這麼大!」

這本書涵蓋了我所有放在網路上以「教學的技術」為主題的文章,還有更多過去沒有公開,現在講得更精確的細節。我花了很多時間打磨這本書,毫無保留地分享了我教學技術的核心Know-How。這些都是我過去在各大上市企業,經過十年以上長期實戰考驗磨練出來的,也許不是特別花俏,也許你甚至會與我有不一樣的想法,但我只想誠摯地告訴大家:這些技術——保證有用。

這些教學的技術,過去也透過網路文章,以及公開課程「講私塾」與「教學的技術」,指導給很多老師們。我們在本書中也特別邀請了超過三十位不同領域的老師們,包含大學教授、高中老師、國中小教師、醫師、企業主管、創業家、職業講師,以及我的講師好朋友們,分享他們各自在教學上如何應用這些技術,達成更好的教學效果。透過第一線老師們實際應用的心得見證,你可以看到這些技術是如何適當地轉化,進入不同的教學現場,面對不同的學生們,但都一樣有效!

我把書名定為「教學的技術」,因為技術是可拆解、可複製、可學習的!我們當然可以把教學當作是一門藝術,一種形而上無法言喻、保持朦朧美感的學問。但我寧願把教學看作是一種技術,可以仔細拆解,把每個動作環節切分得清清楚楚,是可以傳授、學習、複製的技巧。當你把技術練到爐火純青,加上對於教學的熱情以及不斷地自我修練,也許這樣的教學,就會成為一門真正的藝術!

老師們,你準備好了嗎?我們開始上課囉!《教學的技術》,學習開始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