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標題這些字眼「教學遊戲化」「遊戲教學」「教學遊戲軟體」 … 我不是來繞口令,也不是要玩大家 XD 。後面的文章,我會把這些名辭交待清楚。
會想要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:這幾年遊戲化開始慢慢流行後,不同的老師對教學遊戲化各自有不同的詮釋。有的老師開始帶入遊戲或活動在課程中,讓學生從遊戲中學習; 有的老師把課程變成闖關遊戲,讓遊戲與課程深入結合;有的老師把桌遊帶進教室,把課程轉化為桌遊;甚至再更厲害一點的,還有結合故事、場景、密室逃脫 …. 變成非常具有規模,而且設計完善的學習遊戲。
另外還有一個遊戲化派別是軟體派,認為教學遊戲化就應該結合軟體或 APPs, 從最簡單的利用軟體計分及排名,或是利用 APPs 進行出題、互動及測驗,或進一步的使用遊戲模擬情境或狀況模擬;甚至我還聽過有老師打算結合 VR 虛擬實境的運用 …. 這些都超厲害的。
但上述兩種發展:也就是教學遊戲或遊戲教學(不是遊戲化哦 …. 後面會說明),以及利用軟體進行的教學遊戲化,似乎也讓不少老師在入門時遇到了瓶頸。不少老師心裡的聲音是:「我不曉得該如何把教學轉變為遊戲,不知道如何把遊戲帶入教學中,有些生硬的知識或技巧真的不容易用故事包裝,更不要說是軟體或 APPs 了」 … 那,在這種情形下,還能夠操作教學遊戲化嗎?
當然可以!因為教學遊戲化、遊戲式教學(或稱遊戲學習)、遊戲模擬教學、遊戲化軟體 … 雖然字眼差不多,但是意思差很多。
說到這個,如果福哥在 FB Po 文提到的,FB 最近越來越怪,速度也很慢 … 所以,福哥最近想逐步的脫離 FB 的掌握。但又不想新的文章大家卻看不到,因此。如果您想看到福哥最近的文章,請用 Email 訂閱。這也是給福哥寫文章最大的鼓勵。
教學遊戲或遊戲式教學(或稱教學遊戲或遊戲學習)
利用玩遊戲的方式,讓學生從遊戲或活動中學習。這個已經有很久的歷史了。譬如我就曾經帶領過一個「傳球遊戲」,讓大家一顆小球,用最快的速度傳過每個人的手上(一個接一個,不能同時摸到)。一開始大家用傳統的傳遞方式,大概5~10 秒,可以傳過 15 個人的小組。這時我再次提高要求「能不能在一秒內,傳過15個人?!」(一樣一是一個接一個,不能同時摸到)。這時大家會開始集思廣義,突破原來傳統的傳球方法,最後總會有小組想出最佳的傳遞方式!能在一秒內把球傳過15個人的手!(方法你想出來了嗎?)。最後面老師再請大家分享,從遊戲中有什麼體會或學習 … 。
遊戲式教學,會設計一些不同的活動或遊戲,在學生們親身參與後,最重要的老師或教學的討論引導。學生們親生體驗,會有一些不同的感受。有時候老師帶領的好,甚至會有很深的學習。像是「紅白合作」遊戲(談競爭合作、信任與背判),啤酒遊戲(在第五項修練書中經典的遊戲)、或是剪紙遊戲(談教導溝通與誤解) … 這些都是很棒的教學遊戲,可以讓學生在遊戲後的心得分享,有些不同的學習。
但,教學遊戲或遊戲式教學 … 並不等教學遊戲化!!(後面會解釋)
遊戲模擬教學或教學遊戲軟體
不曉得大家還記不記得 CAI (Computer-Assisted Instruction),也就是電腦輔助教學。30 年前我剛玩電腦時,很多的教學軟體開始與電腦結合,利用電腦軟體來做教學輔助,再加一些像績分、闖關、昇級的遊戲,就是教學遊戲軟體。現在我女兒的學校,也還是有像英文、數學 …等線上版的遊戲教學,例如 Starfall (教小朋友英文及數學)我就蠻喜歡的,之前也有付費訂閱;還有 Typing Club 用來教孩子熟悉鍵盤打字,還有破關及小遊戲 … 這個也很厲害。還有 Kahoot 的線上測驗,以及 Quizlet 幫助背頌…。這些都是很棒的軟體工具。
而更進一步的,還有軟體模擬教學,像是先前有商業經營模擬軟體,學生必需要做出一些投資經營決策,例如訂價、行銷、人員、投資 ….等不同決策,然後軟體會產出不同的決策成果,再讓大家進一步修正,最後以軟體算出的模擬經營績效計算成果;更常見的像是飛行模擬、或是現在有 VR 的手術模擬,透過軟體模擬,可以創造類真實場景,但是又可以無風險的學習。只是相關的軟體可能要花許多時間及成本開發,並無法輕易依照不同的課程而進行客製化調整。
但,教學遊戲軟體,跟遊戲化也有些不同的差異。進一步的說:即使不用任何軟體或 APPs ,也可以做好教學遊戲化 。
教學遊戲化
講了這麼多,所以教學遊戲化,與上述的遊戲式教學,以及教學遊戲軟體… 到底有什麼本質的不同呢?
我最喜歡的一個解釋,來自於遊戲化知名研究者 Landers (2019) 說的,最大的差別是「使用者可以直接從遊戲中學習,卻無法從遊戲化中學習」(a user can learn directly from a game but not from gamification. ),他提到「遊戲化是一種教學設計方法,而不是一種教學內容」。更白話的解釋,遊戲化只是把一些元素,加入到原本的課程中,讓課程變的有趣,吸引學生的參與及注意力。但學生學習的,還是原本的教學內容,並不是從遊戲化的元素中得到學習。例如:常見的遊戲化元素-積分、獎勵、排行榜(PBL),可以激勵學生參與課程,甚至更加投入、最後面得到更好的學習成效!但學生並不會從積分獎勵或排行榜的過程,學習到什麼課程內容 …(例如:永不放棄的精神?如何從最後一名逆轉成第一名 … 最好是 XD)。用我的話來解釋,「教學中的遊戲化,不是用來學習,而是用來促進學習」,這是教學遊戲化與其它如遊戲學習或遊戲學習軟體最大的差異。
同樣的,透過先前40個遊戲化教學專家的訪談,也證實了這個觀點。大部份的遊戲化教學專家,並不需要在課程裡面帶遊戲、桌遊、或角色扮演,也不需要使用軟體或 APPs ,甚至連故事的成份都不一定是最重要的關鍵。只要老老實實的應用遊戲化的機制跟元素,轉化原本的教學內容。並扣住上一篇提到的:教學目標!就可以有機會做好教學遊戲化。
當然,如果您手邊有好的工具、軟體、或不同的角色模擬,當然有機會讓遊戲化更加出色。但這並不是教學遊戲化的必要條件!如果能讓遊戲化變的更單純,事前的準備更簡單,才能讓更多不同的課程轉化為遊戲化,這也才是我們更進一步需要學習的核心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