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教學技巧] 桌型/分組/座位與教學氣氛

這個禮拜剛好發生二件事,與教室現場環境及氣氛調整有關,記錄一下 … 也跟大家分享:

前幾天在金融研訓院的教室上課,照往例我提早到了現場準備電腦及教具,我注意到現場的討論桌型排了 6 組,而現場是長條狀,排成 6 組會拉的有點長,也就是最後面二組可能會跑到蠻後面的,感覺像是邊疆地帶,稍微有點遠離了課程的「熱源」(如果以講台當成發熱點的話),雖然老師可以透過站位的移動,把授課的熱情傳給不同的區域,但是拉的太遠 … 總是會覺得似乎會冷掉。

因此我特別交待助理,把後面二個小組只留下一組,組別總數變成 5 組。原本是左右各三組,中間一個長通道。調整後變成左右各二組,中間的缺口再擺了一組。這樣整個教室雖然長 … 但仍像是一個長 U 型,底部是有封閉起來的。感覺起來授課的熱能,似乎也可已再聚集一些。

上課一開始,現場的投影機切換似乎出現了問題(我的錯,我該更仔細測試的!想說先前來過同場地上過課,就沒有完整測試 .. 結果莫非定律就出現了!),找場務來處理又推遲了5 分鐘,原本感覺要升起來的學習之火,似乎又冷掉了一些。等到投影機的問題處理好之後,這時該如何面對有點冷的現場呢?

我的作法很簡單:再次調整座位,打破現場僵化的氣氛。在簡短的說明一下課程後,我重新用 1~5 報數編號的方式,把每個人重新編成新的小組,再請各組組長抽籤,決定新的小組桌位。這麼作並不會花太久的時間(30 個人,從 1數到 5,重覆 6 次,然後再移動至新的座位,3 分鐘內可解決),但新的位置會帶來新的教室氣氛,先打破原本有點冷的空間,再重新加熱,重新塑造整個學習的氣份。

結果是:一開始的氣氛塑造的很不錯,場地調整的也很適當,一整天的課程中,大家都非常投入,整體課後滿意度也達到接近滿分的評價。

過了幾天,在半導體大廠教課,我踏入教室後就感受到桌型有點怪,偌大的教室,只排了 4 個小組,每個小組有 5 張桌子組成,大概可以坐 10 人。有經驗的講師會知道,分組式上課 … 每組人數太多,則分組討論及練習的品質會下降,因為人太多了 … 就會有人離群,沒有辦法參與討論,小組之間無法一直維持參與的熱度,而這也跟教室桌型的佈置有關。

我問了一下 HR:「這是我們預設的桌型?可以移動嗎?」HR 回答我:「是的,一般我們都這麼上課 ….」。如果是您得到這個答案,您會怎麼作呢?

我的作法是:點點頭,然後堅持調整桌型(成自己想要的樣子,請記得您才是對整個課程負全責的人,包含影響課程的所有因素),我把現場的桌子同樣調成五組,每一組就由 3 塊長條桌組成 T 型,大概可以容納 6 人上下,實際上課時有些小組坐 5 人,有些小組坐 6 人,這是最容易操作小組討論的人數規模。現場的桌型再一次變成半圓型,中間留下一個可供學員演練跟上台的小空間。

您可能會覺得麻煩?現場的桌型/座位安排/與上課熱度真的會有影響嗎?您可以想像如果在最開始我們不把桌型作一個調整,一組大概會擠 7~8 個人,整個桌子(5個長條桌)其實還是沒坐滿的,只是會留下一些邊緣的區域沒有坐人,然後一整桌子待會要討論或演練時,一定有人就聚在邊邊聊起來了。相對與調整後的現場,每組人數控制在6人以下,集中坐在 3 個桌子,討論起來誰也跑不掉,不會有離群的效果。而且半圓型的教室桌型安排,感覺學員的學習聚焦會更好,老師在講台上所散發的教學熱度也更容易維持,我個人覺得影響是很大的。

特別記錄了這二件事,是想跟未來站上台的老師們分享,除了上課的內容及技巧之外,現場的環境及桌型的配置,與上課的氣氛及學習熱度,也會有很大的影響。不論現場環境如何,老師要能控制/調整/並形塑整個現場,讓整個教學空間能匯集教學的熱度,並讓學員更易交流討論及練習,不要把責任僅僅只是丟給場務或訓練協助人員。因為在整個學習的過程裡,老師才是掌握現場最重要的關鍵,也對最終的現場學習效果負最大的責任!注意毎個影響教學成果的細節,才是講師們自我修練及成長的關鍵啊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