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學術簡報,這上面的二張簡報,談的是同樣的東西,您相信嗎?
不論是在學校教學,或是重新回鍋擔任學生的角色,我時常有機會看到許多不同的學術簡報。雖然研究的主題各自不同,但是投影片的製作方法,卻大致相同。一般就是按照論文的架構,一一的呈現每一個章節的重要內容。大部份的投影片製作的非常正式(也就是:有許多文字&圖表,像是上圖左),報告者也十分正式的敍說著論文簡報的內容…..(您可以想像一下這個場景)。我時常在思考著,學術論文簡報,一定要作的那麼正式,才叫作正式嗎?
2022 update:新版-學術論文簡報技巧:專業簡報力觀點,文章1、文章2
例1:這是一個常見的論文簡報,一堆的文字,配上 Power Point 常見的簡報背景。聽眾一邊聽,一面要忙著理解論文裡的重要觀念。(這是 I&m 期刊上一篇與 Open Source Software 有關的論文,原文標題為: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open source software developers motivations and continuance intentions)
例2:若論文簡報時有需要使用到表格,最常見的作法,是將 PDF 上的表格抓下來.只是對台下的聽眾而言,這些研究架構可能還需要花一點時間,才能瞭解。
我的想法是:簡報的目標,是要幫助台下的人們更快速的瞭解這個主題,甚至是說服台下的聽眾本研究主題的價值。特別是學術簡報,因為有許多的觀念及用辭較不易理解,是不是反而應該注重簡報的技巧,讓大家可以更容易的瞭解這些研究的主題呢?
因此當我需要進行學術簡報時,我會試著在原本正式(但較沈重)的學術簡報中,加入一些稍微活潑,又與論文內容相符的視覺元素。例如以下的幾張投影片,如果您看的夠仔細,您會發現跟例1的投影片所談的東西是一樣的(我用4 張投影片,取代原本的一張),我稍微解釋一下。
第一張投影片,我將Open Source 重要的軟體提出來,第二張則用 Google Trend 來比對 Open source 與商業軟體(COTS)發展的現況。第三張則用我參加 OSS 研討會時的照片,配上關鍵字,來形容OSS組織是比較鬆散而無強制性的,大都是志願者。而第四張談的是禮物文化,當然把禮物的圖片放上去。
其實很多的概念,加上適當的圖片後,對說明起來是很方便的。例如左邊那張投影片,談到的是助人及利他主義,右邊的則是提到參與 OSS 專案,會增進自己的就業優勢。配上圖形後,是不是生動許多呢?
當然,在某些重要的觀念,我也很喜歡用高橋流的作法,用全黑背景+大文字+分段出現文字,來強調一些重要的理念。這樣的視覺效果也很棒,也很適合用在學術簡報(KISS 原則:Keep It Simple & Stupid,保持單純,少即是多啊.)
在簡報時如果有一些研究的理論架構圖,我也會試著重新製作圖表(而不是把論文上的圖 copy下來),並適度的加入動畫,以逐步呈現的方式讓台下的聽眾更容易吸收、理解及接受。例如下面的理論架構圖,就是我將例2 的圖形重新製作,再加上動畫後的成果。(次序為第一排左>右,第二排左>右…. 依此類推)。類似這樣動態出現的研究圖表,也十分方便我逐步說明。(我也無需用雷射筆指來指去),聽眾也相對容易理解(嗯…相對於例2,應該比較容易理解吧^_^)
一段時間下來,我從台下的實際反應得知。其實學術論文也可以(並且應該)融合商業的簡報技巧,特別是投影片的部份,可以加入適當的視覺傳達元素,這可以稍微緩合一下學術論文的 “沈重性”,對於論文的溝通成效有十分正向的幫助。只要您稍微用心的調整一下投影片,大部份的聽眾都會蠻喜歡這樣的學術簡報方式,並且不會覺得這會減損簡報的正式性及學術性。
有時我也會試著用心智圖的方式來作簡報,效果也會不錯。如果可以試當的在心智圖上加入一些易於辨識的插圖,看起來也會蠻生動的。特別是心智圖可以呈現出整篇論文的架構,對於理解論文十分有用。例如下面的幾個例子:
當然,相對一般的文字簡報而言,這樣的學術簡報可能相對會花多一點時間來準備,只是比起苦心研究的論文心血,相信多這一點時間製作簡報,應該是很值得的。您說是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