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一次,總算不是只有我聽懂

加護病房外,陳爸爸跟陳媽媽搖搖頭,跟謝醫師說:「您不用再說了,我絕對不讓我女兒接受氣切手術治療」。說完之後,轉過頭看著病床的方向。他們的女兒正無助的躺在床上,接下來的一個禮拜,是非常關鍵的一週,能否脫離危險,就要看治療的結果,以及運氣了。

走在醫院的走廊上,謝醫師還是想不懂,明明自己提出來的建議,在醫學的處置上是正確的選擇,為什麼病人家屬卻有那麼大的抗拒?病床上躺的陳小妹,幾天前因為車禍被送到醫院裡來,因為腦出血,陳小妹無法自主呼吸,必需依賴呼吸器才能維持她的生命。身為胸腔科醫師,謝醫師經過專業的評估後,建議讓陳小妹接受氣切手術,對呼吸維持及後續治療,都有更正面的助益。沒想到這樣的建議卻引發病人家屬-陳爸爸及陳媽媽極大的反對,不管謝醫師怎麼說,他們絕不接受!甚至到了最後,陳爸爸已經動了怒氣,請醫師離開,不用再給他們任何建議。「明明是對的建議,為什麼家屬卻無法接受呢?」謝醫師真的不懂!

 

帶著這樣的問題,謝醫師來到教室裡面,接受專業簡報的訓練。在第一天的課後作業,我們要求大家用自己真實的簡報主題,以便利貼發想的方式,進行內容架構的思考。謝醫師想也不想的,就用氣切手術的主題,當成是她接下來要練習的主題。面對一片空白的牆壁,謝醫師飛快的把自己對這個主題的想法,一個一個的寫在便利貼上,一張一張的貼上牆壁。她對這個主題太熟悉,從當醫師開始,她每天都在這個領域鑽研,她看過大量的專業書籍、瀏覽過許多研究論文、自己也有太多的治療案例,她熟悉氣切手術的相關資訊,優缺點分析、治療的效益、併發症及控制 … 這些她都再熟悉也不過了。很快的,她就把這些專業的想法,貼滿了一整面牆。

看著這面滿滿構思的便利貼之牆,她的心裡突然想起了我們在上課時提醒的一件事:「不要只是想到你想講的,也要在乎聽眾想要聽的 …」

 

再仔細一看,她才開始驚覺!所有她想講的內容,都是站在自己的醫學專業出發,講的是她想講的東西。但她卻從來沒有換個位置思考一下:對於一個病人,或是病人的家屬:氣切手術到底是什麼?如果從不同的角度,到底一般人是怎麼看待這件事?

她問了幾個沒有醫學背景的朋友,大家的回答完全出乎她的意料之外!「氣切的都是植物人!」「脖子劃一刀,應該就活不成了吧?」「手術之後,應該完全無法行動,也不能吃東西了吧?」這些問題,完全跟她的醫學專業背道而馳!如果一般人心裡想的是這些問題,當然對氣切手術會有極大的抗拒!但是這些問題,病人及家屬從來也不會主動說出口,謝醫師也從來不曉得。「原來病人及家屬想的,跟我們專業醫療人員知道的,有這麼大的差別!!」

 

這時她想到了曾經飾演超人的克里斯多夫李維,他因為從馬上摔下的意外,造成脊椎損傷終身癱瘓,雖然必需依賴氣切管維持呼吸,但是他還是可以吃飯、說話,甚至巡迴四處演講,發揮他的生命力及影響力。她心裡想著,如果可以站在病人及家屬的立場,換個角度理解一下這個主題「也許可以給她們更正確的資訊,以及更多的信心!」她心裡想的是,病房裡的陳小妹,以及焦急等待的陳爸爸跟陳媽媽!

再一次鼓起被拒絕的勇氣,謝醫師來到了陳小妹的加護病房外。面對陳爸爸說「氣切手術的傷口不會很大,只要襯衫扣釦子, 或者綁個領巾,很容易就看不到了」「如果持續進步,氣切就只是暫時的」「以後復健的時候可以更安心 ,加快訓練的腳步」「妹妹還是可以說話,也可以從嘴巴吃東西」。她站在家屬的立場,答覆了幾個重要的問題,陳爸爸雖然還是有點疑慮,但終於答應醫師的提議,讓陳小妹接受這個手術。

很幸運的,在接受手術後,陳小妹整體的恢復速度真的很快。在19歲生日那一天,還可以親口吃下爸爸為她準備的生日蛋糕,切蛋糕的時候,謝醫師躲在病房外默默掉淚,她自己也覺得很感動。沒多久後,陳小妹真的脫離了呼吸器,繼續轉往復健醫院進行治療。最後在休學一年後,陳小妹又回大學,展開她美好的大學生活!

在出院之前,陳爸爸特別握著謝醫師的手,不斷的鞠躬對她說:「真的很對不起,之前聽不下去您的建議!真的真的很對不起!」。然後陳爸爸流著淚接著說「謝謝你還願意再跟我們說明一次氣切手術, 而且說得非常清楚」。看著陳爸爸帶著陳小姐康復離開醫院,謝醫師心裡也想著「這一次,總算不是只有我聽懂,而是大家都聽的懂!」,眼框裡,似乎又模糊了一片。 註:謝謝 Chia-Chen Hsieh 在過程中提供的協助,其實佳珍原版的故事,寫的比我還精彩啊!(她如果同意,我再請代她 Po 出來!) 註2:好的簡報,是可以救人的!再次感謝佳珍醫師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