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4張投影片,我全程頭也不回的看著台下,配合手上的簡報器,一張一張的隨著我說明的節奏切換。我知道台下的聽眾一定覺得很訝異…也有人覺得很厲害…
演講結束了許多天,大家心裡應該還記得不少我們演講時提到的重點(投影片、實務、準備),對於我們提到的一些範例,看過的影片,也應該都還記得。 “簡報不是用來傳達資料,而是用來說服聽眾”,這句話一定還記在大家的腦袋中….
有這麼好的成果,除了感謝大家的支持外,大家現在可能已經知道,這些事…. 不是自然發生的。
(這張其實是有梗的,左邊那個代表 Duarte, 中間則是 Garr Reynolds. 剛好是我們推薦的二本簡報書)
在 Richard 邀約時,我就知道這會是一場有大壓力的演講,壓力倒不是來自於人數(現場約 100人,我談過比這個多數倍的場次),也不是來自於聽眾(大大小小的場合,也見不少了…像對醫師們演講,或對上市櫃主管們上課,有時壓力更大),壓力是來自於…..自我要求。
這幾年一直都沒有在外面公開演講,雖然有幾場校園演講,但畢竟是針對學生,跟 HPX 這場不太相同。會來 HPX 的,大多都是企劃、網路、設計的專業人士,他們犠牲休息時間或假日,來這邊充電。我當然希望真的能讓大家有所收獲。
其實簡報技巧的課程一教再教,我雖不算專家,也有了一些經驗值,手邊累積的案例,也早就塞爆檔案夾,若只是談談道理,再舉幾個案例,對我也還算輕鬆自在。但我總是在想….我能還有什麼突破?還能多作些什麼?還能多讓大家學習什麼?我自己又能多成長什麼?
我下定主意:重頭開始。我並沒有拿起過去幾年已經準備好的投影片,而是面對著一份空空的牆面,重頭開始想…。
我想談些什麼?觀眾想聽些什麼?最終我要留下些什麼?我不斷的問自己這些問題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也重新檢視了過去所有上課,以及簡報過的案例,還有學員作過的投影片。再重新看了幾次國外簡報技巧相關的影片,大量的搜集相關的資訊(還找了網路超過 20 份簡報技巧相關的演講 PPT,可惜有很多都是抄來抄去….)
有好幾天,只是看資料、思考…在心裡演練流程,但很多東西組不起來,有時也覺得又回到之前講過的東西(因為那比較簡單,而且自己習慣了)。我覺得自己很難突破,有點卡住了…。
可是我不接受(也不情願),我知道即使我談以前就熟悉的內容,聽眾也不知道(畢竟我很少公開演講),我相信以我上課的手法及演講的經驗,觀眾也會覺得很 High,很快樂 …. 但我自己不接受這個標準,別人不知道….但我自己會知道。
演講前4天,我開始貼上立可貼,把心裡的 idea 貼在牆上,我抓出幾個大重點:投影片一定是大家想知道的(這個簡單),而分享一些實務簡報經驗也應該不錯(但如何講實務,又能配合理論,還有其它範例支持,這才是難點)…. 還有什麼可以講的呢?
對了,我應該分享最重要的部份:如何準備一場簡報!也不用講什麼大道理(我真的發現,很多人好喜歡講大道理… Sorry, It’s not my style)。我就用自己準備這場簡報為例,回頭再去檢視好了,把自己當成是實驗&教學對象。
這是一個有趣(但疲勞)的嘗試,我開始在 Plurk 上記錄我準備簡報的進度、時間、過程,以及我的掙扎(記得有一段是寫:最好一個小時只作一張投影片啦),在上課前2天,我每天晚上都熬夜在重作或修改投影片,演講前一晚還弄到快3點(真是怪,已經教了那邊多年的簡報技巧課程,怎麼還有那麼多投影片可以改)
除了作投影片外,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呈現的流程,我在開車時心裡總是不斷的重覆從開場開始的每一個流程,怎麼問候?何時提出問題?何時互動?每一張投影片什麼時候該切換?次序是否合理….我不斷的在腦海裡演練。
在演講的前一天,我還刻意找了一個學長,Demo 給他看,一邊 Demo,我也發現了一些不順的地方,回來再修…然後在上課的前一晚,也一個人走來走去,心裡讓每一個流程再跑一遍。
演講當天,一路的高鐵電腦還是沒有關,我眼角餘光看著螢幕,按鍵盤切換 PPT 次序,一次一次的確認我想說的,與投影片是搭配的(簡報者才是主角,投影片只是配角),有遇到不順的,再改!!然後又砍掉了幾張投影片,讓它節奏更精簡(不要只是求多,要注意時間及節奏的控管)
提早到了 HPX 現場,測試好所有設備,看一下現場條件,規劃一下待會要站那邊?那些地方不能站?然後走到最後面,看一下不同位置聽眾的視覺角度。只可惜在作準備的階段,我因為比較投入,而無法跟許多現場的朋友聊一下,這一點很抱歉。
Richard 開始講前一段時,我還在不斷的在心中演練,最後好像又改了幾張的次序。我自己觀察自己心裡的聲音,還是不免有些負面聲音會跑出來:會不會準備過頭,反而不自然?會不會待會上場一片空白(最好是啦!)?會不會待會電腦壞掉?(所以我準備了一個備份在 USB,包含字形及影片)….這些負面的聲音,還是不免出現… 只是我知道,我盡全力了!(所以我對著鏡子,為自己加油!)
朋友在前一晚看到我準備成這樣,不解的問我: “你不用準備了吧?一上台說服力就很好了啊…還是因為有什麼特別的目的啊?”。我只是笑笑的沒有回應。我又能有什麼目的呢?公開班並不是我的核心課程,而這幾年企業邀約也都蠻支持的,我其實真的沒什麼商業目的。
我只是告訴自己:講什麼都是假的!自己以身作則才是真的。所有我分享的原理&技巧,在我自己身上都要能加以驗証。而且是高標準的驗証!我絕不接受一場平凡,而無聊的簡報或課程….(其實也沒有這麼熱血啦,只是這是我的工作,我必需要尊重這個工作,也尊重台下聽眾或學員的時間。一般的簡報也不一定要這麼熱血啦…^_^)
上台後,我好像變了一個人,我享受跟觀眾的互動,也享受大家在歡樂之中,有效的學習。我知道我付出的所有準備,在這時會產生回報。在台上,我反而覺得輕鬆而自在,因為我知道我已經作好準備,而我所分享的,也正是我所作到的。(相片詳見 facebook:HP17網站企劃輕鬆聚,若有不妥請告知撤除)
課後的回饋,也是我最大享受及鼓勵,摘回饋如下(已詢問並獲得同意)
Kate:
下午聆聽了一場極為精采的簡報技巧演講,雖然這幾年陸續聽了幾位知名大師的簡報技巧與內部講師培訓課,但王永福老師真的是讓人極為讚賞的老師,不只有技巧,還能感覺到那背後紮實的努力,今天真的很幸福,又被啟發了^^
笑傲江湖中氣宗與劍宗的相爭,常被人比喻為內功心法與技術表現何者為重的論辯,而我自己本身,是比較認同培養紮實的內功會比套用形式上花俏的技法較能長久。
常常聆聽演講與商業性的演練式課程,雖稱不上課蟲,但對於老師的功力大概也有幾分的判斷力。現在的商業性課程,如簡報技巧、行銷企劃、說故事技巧等,通常都會重視與學生的互動性,但最令人害怕的是有些新講師為了互動而互動,硬是要在每個段落之後強加小組討論,而非嫺熟地將課程內容內化,無時無刻地與學生展開對答、轉化,甚或幽默地反應引發起他人的熱烈參與。
技巧本身是沒有錯的,但是培養好專業的內功心法,見招拆招,或許是更高層次的武功吧~
還是大推Jeff老師跟火星爺爺的現場互動掌握實力。
更多的留言回應… 請直接連上:http://www.facebook.com/web.plan/posts/204732256208623
那天一忙,都沒跟主辦的 Richard 合照,這張算是合照嗎?也謝謝 Richard 辛苦安排,及所有悠識數位的工作人員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