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你有學什麼新東西嗎?也許是新工具、新知識、新技能、甚至是新興趣?
這幾天,我重新開始摸索 IT 技術,申請了 Amazon 雲端平台的新服務、也新學習 Ghost 系統並架了一個英文網站的雛形、另外向跟這個禮拜的講者-高見龍(龍哥)學習 n8n,也架好了自己的 n8n 服務器。還有重新開始評估 Email 發信系統,因為隨著訂閱人數超過2萬,我需要有更昇級的 Email 發信機制(是,就是你現在收到的福哥來信,也是福哥自己管理的)。對了,同時間也在評估新的福哥來信會員推薦機制,看看可以怎麼做-讓大家能拿到更多免費的資源跟贈品。
這是我每天習慣的日常,撥出 15% 的時間投入,去探索、學習、實作,一些不同的、有趣的想法。而這些投入,也許在某一天,會幫助你成為更好的自己。
記得有一陣子,許多企業推崇 3M 公司的 15% 法則,也就是給公司 15% 的自由運用工作時間,去做自己感興趣的研究。後來 Google 更加碼,把 15% 變成 20%,也就是工程師可以自由安排 20% 的時間去做自己想要的事,但是後來也有新聞說這些原則並沒有實行,而是在100%的工作時間外,還要再多做20%(哈,加班研發)。還有,最近看張忠謀傳,也看到台積電把研發經費的比例定在 8%,也就是投入 8% 的資源,在新技術的開發跟探索。最近看了 NVIDIA 的輝達之道與黃仁勳傳,也看到他們除了做好 GPU 外,也一直超前佈局像是 CUDA 等新技術,從一開始賠錢不被看好,到後來變成公司核心競爭力的護城河。
甚至包含我前幾天去參加知識衛星的活動,也聽到創辦人 Stephen 談到,他們每年將會投入營收的 8% 建構學習生態系。福哥自己雖然有個小而美的 F 學院平台,但我們仍然帶著公司的夥伴參加知識衛星的活動,跟創辦人、營運長,以及不同的老師們學習,仍然有許多的收獲。當然,也在現場見了許多的好朋友!)
當然,許多企業也想學習固定投入創新的方法,有的成功、有的也許效果沒那麼好。但在固守本業之外,能夠有保持創新的觸覺,開發新東西、新技術,還是企業維持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方法。
當然,我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在營運企業。我寫這些,也不是要談企業經營的想法。
我想說的是:「其實,你也是你人生的 CEO,那你有固定投資 15% 的時間,在新事物或新知識的學習嗎?」
是啊,大家是不是有想過,其實一個人,就像一個企業一樣。我們也可以創造營收(賺錢)、增加競爭力(能力)、甚至打造品牌(個人品牌)。但,隨著時間的經過,我們的能力是不是也有持續提昇呢?我們是不是有持續在吸收新事物或新知識呢?
下班後的15%
很年輕的時候,我很喜歡玩電腦。在網際網路剛開始、還只有 Mosaic 瀏覽器時,那時我就利用工地下班後的時間,學習怎麼寫 HTML,後來花了一個月的時間,用 PE2 手刻,免費幫任職的建設公司做了一個網站,沒記錯的話,應該是台灣最早的一批網站。
30幾歲時準備創業,自己開始研究網站架設平台,摸索了一個叫 Joomla 的內容管理工具,那時也是踩了許多的坑、克服了許多問題,最終甚至因此而出版了人生第一本書「Joomla 123 – 架站很簡單」,之後又寫了 Joomla 1.5 版的更新版書籍。也因為有這2本書,我才能在沒讀過大學、碩士讀的是商管 EMBA 的狀況下,順利的通過甄試,成為一年只有一個名額的雲科大資管在職博士生,最終在 N 年後順利畢業拿到博士學位。
當然,在30歲~50歲之間,在下班後到學校進修,就像是我的日常。從 2003~2006 的 EMBA、2007 的博士班旁聽課、2009~2022 的博士之路(也太久),有一陣子已經不是投入 15%,而是投入 85%(寫論文的時候)。你說我做這些有什麼目的嗎?其實真正的目的,就只是持續成長,成為更好的自己 。
其實也不止是在「正事」上的時間投入,在興趣上,我也一直持續追求不同的學習。從合氣道、薩克斯風、鐵人三項訓練、潛水長證照、Espresso 咖啡、煎好牛排、還有近1~2 年練習的 MMA 空手道,甚至是去國外修的英文強化課程。學這些事情也沒有因為什麼特別的目的,就只是覺得有趣。
我知道可能會想:「怎麼會有這麼多時間?」。這時又回到「聚焦」與「時間管理」。因為看起來我似乎學了很多工作外的興趣,但在一段時間內(譬如半年~一年),我也只能「聚焦」在一個興趣的發展,想辦法把這個興趣的投入,變成日常行程的一部份。譬如去年要推課程超級忙,但4月比賽前我還是固定每週有三天練習鐵人。等到4月比賽後,就變成每週有2小時練習 MMA 空手道。而這時鐵人就沒練了,連很喜歡吹的薩克斯風,也需要暫時放下。然後7月底到了美國旅居半年,我就帶了我的電子薩克斯風去,每個禮拜找個時間練習一下。在10~12月,則修了 IEP 英語強化學習課程,讓每天的英文練習變成日常。今年回國之後,每週固定的時間又回到道館練習 MMA 空手道。而去年一整年,最喜歡的潛水根本沒時間去 ….。就像這樣,利用時間管理的方式,只維持少數的興趣,但想辦法固定投入,並且把它了解或練習的深入,時間一久、就能慢慢掌握這些興趣。不止是有趣,還成為自己成長養份的一部份。
寫這個主題,純粹是最近的體驗有感而發(並沒有打算賣什麼東西或推什麼課程,笑!)。然後也許有一天,你會發現你過去那些覺得有趣,沒有帶著什麼目的的學習,卻會在某個時刻發揮作用。讓你能觸類旁通,把許多的事情整合起來,變的更有價值。
像是最近,我經常是先當個工程師搞一些 IT 的東西、再變身為行銷人員弄些行銷的素材、再變為經營者思考接下來的策略、然後再變為剪輯師剪一下影片,最後還要變為作家寫一下稿子。而這些角色的切換,只需要我的左腦跟右腦溝通一下,中間喝一杯 3x Espresso休息一下,馬上就能無縫轉換。如同我一直說的:專業、商業、志業。因為長持投資在新事物、有趣事情的學習,我慢慢的累積了不同的專業;而整合這些多元的專業,也慢慢打造了有競爭力的商業;最後,這些專業與商業,能讓我影響更人、幫助更多人,成為一個美好的志業。這樣的生活,至少對55歲的我來講,還蠻有意思的。
所以,看了本週的福哥來信,你有打算開始找個什麼主題,來投資你 15% 的時間嗎?AI 也好、興趣也好、看書閱讀也好、練琴練武都好,甚至學習作菜都是很棒的選擇。就找個領域、投資你的工作外或閒餘時間。如果你沒時間?那更要想辦法聚焦及做好時間管理。讓這些可能不帶著目的、或只是有趣的探索,有一天、在某個適當的時刻,幫助你成為更好的自己。
我是福哥,你的簡報教練與教學教練
F 學院創辦人 & 資管博士
你的朋友
福哥/王永福
我們下次見!